中国渎职调查报
您当前所在位 首页 > 学习参考

薛琴:用青春热血点亮山村教育之光

发布者:中国渎职调查报 日期:2024-11-14 点击数:

中国渎职调查报讯:(马文忠)  在鲁山县的西部山区的教学一线,有一位默默耕耘三十六载的教师,她用爱心与责任,为山村的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,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华章。她就是平顶山市鲁山县赵村第六小学的薛琴老师。

1988 年,薛琴老师踏上了教育的征程,从此,她便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。多年来,她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,赢得了“鲁山县优秀教师”“鲁山县优秀班主任”“鲁山县德育先进工作者”“平顶山市骨干教师”等众多荣誉称号,深受领导、家长的赞誉。

薛琴:用青春热血点亮山村教育之光(图1)

爱心温润学子心


薛琴老师深知,爱心是滋润学生心田的源泉。她常说:“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,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校园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。”每接手一个新班级,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,她总是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,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,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成长,在课堂上展现自我,收获自信。

曾经,在她刚接手的一个五年级班里,有位叫小蒋的同学令人头疼。小蒋来自单亲家庭,爸爸常年在外务工,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,不仅纪律性差,还经常迟到甚至旷课,升入五年级时三门课成绩均不及格。然而,薛老师没有放弃他。生活中,薛老师给予他特别的关怀;学习上,经常为他单独辅导,上课增加提问,下课耐心指导。当小蒋取得点滴进步时,薛老师及时表扬,让他体会到“成就感”,逐步培养起自信心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期末考试时,小蒋的三门课都及格了。

薛琴老师就是这样,始终秉持着“多一点耐心,多一点爱心,多一点理解,多一些鼓励”的教育理念,对待每一个学生。她用爱心唤醒了学生内心的渴望,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。

垂范领航学生路

 

薛琴老师深知“德高为范,博学为师”的道理。担任班主任期间,她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事事率先垂范。当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,她展现出认真专注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,成为学生奋进的榜样;当教导学生热爱劳动时,她亲力亲为,与学生一同劳作,毫无架子;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,她更是以身作则,从未因私事耽误一堂课。在她的言传身教下,学生们纷纷受到感染,主动弯腰拣废纸、自觉开关电灯、热心为学困生讲题……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荣获校文明班集体,她本人也多次将县优秀班主任的荣誉称号收入囊中。

 

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深沉热爱,薛琴老师在工作中默默奉献,几十年如一日。她因爱而舍,因勤而舍,为了教育事业,舍弃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活动。她的心里始终装着学生,尤其是那些学困生,她总是耐心又细心地辅导。无论是课余的闲暇时光,还是宁静的深夜,都能看到她循循善诱为学生辅导的身影。凭借着这份崇高的敬业精神、忘我的牺牲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,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。

薛琴:用青春热血点亮山村教育之光(图2)


奉献谱写辉煌篇

 

不仅如此,薛琴老师还兼任着学校的总务和食堂管理工作。尽管工作量巨大,她却毫无怨言,总是能出色地完成学校交付的各项任务,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。有一次,学校需要完善十几种档案,时间紧迫、任务繁重。校长提出让其他老师帮忙,可薛老师不想给大家添麻烦,果断拒绝。于是,她牺牲了难得的星期天,加班加点地工作。最终,在她的努力下,学校顺利通过了验收,校长和老师们无不为她的恪尽职守竖起大拇指。

薛琴老师从未在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自我陶醉、自我满足。她深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每一次教学前,她都会认真钻研教材,力求吃懂、吃透,精心备好每一节课,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。

课余时间,薛老师总是在学习的路上。她常常阅读教育教学书刊,上网查阅优秀案例,努力掌握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,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法。学校组织的听评课活动中,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,博采众长,补己之短。

前几年,多媒体教学兴起,薛老师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,毅然开启了课件制作的学习之旅。课余,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电脑室,向电脑熟练的教师请教。由于没有基础且年龄较大,她常常今天学会,明天又忘记。但薛老师没有放弃,她准备了笔记本,把每一步操作步骤都认真记下来。几年下来,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现在的她已经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,为课堂增添了许多光彩。

 

回首几十年来的教育生涯,薛琴老师始终怀着一腔热诚一腔爱,深深眷恋着山区这片土地,更牵挂着山区的孩子们。她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,积极探索,将无悔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。

展望未来,薛老师坚定地表示,她将继续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,用爱与责任,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。她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着山区孩子们前行的路;她更像一位辛勤的园丁,用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茁壮成长。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,用一颗丹心追逐着教育的梦想,为山村的教育事业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。      (通讯员:安彦瑾 闫玉平)

责编:马文忠 


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internet_2006@qq.com